WFU

2017年10月29日 星期日

南太平洋的珍珠"吐瓦魯"- part I 行動醫療團



前幾天臉書提醒,才發現距離吐瓦魯義診已經兩年了,然而,許多記憶還是歷歷在目,決定用文章寫下這難得的經歷。吐瓦魯,南太平洋的小島,全國人口約一萬多人,主要有九個環狀珊瑚島組成,儘管是台灣的邦交國,很多人對他的了解應該是:他可能是第一個會因為氣候暖化導致淹沒的國家。經過這次醫療團,讓我獲得不同的人生歷練。



情牽吐瓦魯 中山附醫攜手十年




吐瓦魯一直以來是本院(中山附醫)負責的國際醫療援助任務。

十年來,除了每年派遣的行動醫療團對提供醫療援助外,也都有常駐醫師(三個月)駐診,希望能提升當地的醫療水平。

每年的行動醫療團,吐瓦魯會提出所需要的專科醫師類別,皮膚科幾乎是每年指派的科別。

主要的原因是吐瓦魯位於南緯5到10度,終年熱帶海洋氣候,平均溫度26-32度間。

這樣的氣候再加上當地衛生環境不佳,就造就了許多皮膚疾病。

因此,皮膚科幾乎參與每年行動醫療團,也讓我有了參與的機會。


吐瓦魯 遙遠的友邦




雖然台灣和吐瓦魯是邦交國,但並沒有直飛班機。

要前往吐瓦魯,必須都要先飛韓國/香港/澳洲(其中之一),因為這三個地點才有班機前往斐濟東邊的大城市那迪(Nadi, Fiji)。

休息一晚後,在飛往斐濟首都蘇瓦(Suva, Fiji),最後再搭小型螺旋槳飛機前往吐瓦魯首都富納富提(Funafuti, Tuvalu)。

如此漫長的路途,需要耗費兩天的時間。




飛往吐瓦魯的班機,為ATR72型雙螺旋槳飛機,載客量約為70人左右。

吐瓦魯的機場跑道不長,是二次世界大戰美軍駐守時修建,再加上並沒有跑道燈光指引,因此起落都只能靠機長目視,也無法容納大型客機起降。

記得當時飛機第一次降落失敗,緊急拉起重飛,我們一行人相當緊張,可是當地人卻一臉鎮靜,彷彿這樣的事情時常上演。


Princess Margaret Hospital




Princess Margaret Hospital是吐瓦魯唯一的醫院,雖然說是醫院,但其實設備相當精簡。

第一天中午到達吐瓦魯,下午就先到醫院參觀,希望將所有醫療器材準備好,隔一天才能準時看診。




醫院只有兩層樓,但二樓主要是行政區域,因此,不論是門診,開刀房,病房和加護病房皆在一樓。

說到加護病房,其實並沒有我們想像中設備齊全,加護病房只是多了氧氣桶。

還記得第二天早上跟著當地的醫療人員一同查房,在加護病房遇到一名大陸籍魚工。

據當地醫療人員敘述,是附近的捕撈魚船當天清晨緊急送來的。

因為當地人不識中文,無法溝通,剛好我們可以當作翻譯人員。

只見這名魚工全身已經發黃,腹部漲大,當地醫師早上已經幫他做腹水引流。

魚工虛弱的說:我再過幾天就可以回家了,船票都已經買好了。

魚工本身好像有肝炎,長期在船上工作,一直忽略身體的警訊。

我們稍微跟當地醫師討論接下來處理方式,就各自上診去了。

沒想到,當天下午就傳來噩耗,魚工去世了,聽到這樣的情形,其實心中充滿感慨。

也許他提早一個月回去,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在遠方的家人,什麼都不知道,接到消息時,已經無能為力。


皮膚科門診 兩人作業





由於門診診間不足,皮膚科只好臨時以辦公室充當,用向機電腦記錄患者病情,再手寫處方籤給藥。

由於當地年長者不會英文,因此,門診也配給一名當地護士,可以協助翻譯。

因此常常面臨的場景是,我用英文講解完病情和用藥後,護士再幫我用吐瓦魯語跟患者解釋。




如果會講英文的患者,就可以直接溝通。

由於並沒有任何檢查設備,所以常常都要憑藉經驗和問診做出診斷。


皮膚科疾病:慢性濕疹/黴菌感染/細菌感染




前往義診前,醫院就有列出吐瓦魯本來有的藥物供我們參考,再看看我們是否有需要攜帶的藥物前往。

由於本科每年都有參與行動醫療團,因此也有統計相關資料,主要還是慢性濕疹,黴菌感染和細菌感染為主。

到了當地開始看診,果然最大宗的都是這幾類疾病。

這也是和氣候環境有關,衛生環境不理想,家庭用水都是靠收集雨水使用,所以皮膚感染疾病相當常見。






黴菌感染(體癬/股癬/足癬)更是最大宗,而且這些疾病常常好發在小學孩童。

於是,決定要利用空檔,請在地協調人Sonia安排,前往當地小學作衛教演講,畢竟,預防勝於治療。

如果孩童從小就能有良好衛生習慣,皮膚疾病就能少一大半。


國小衛教 圖片勝萬語





經過安排後,決定分別至一二年級和五六年級演講。

演講內容就以當地最常見的疾病:傷口照顧處理和黴菌感染的預防及處置為兩主題。

如何讓國小孩童乖乖聽講而且還能吸收內容是一大挑戰。

除了決定以照片呈現演講內容外,還麻煩醫療團學長的小孩一起示範,帶給孩童不一樣的體驗。






為了確保當地孩童真的有聽懂,最後還請她們上來演練,沒想到都正確呈現所講述的內容,著實令我感動。

希望這樣簡單的衛教知識,能改變當地的一些衛生習慣。


廣播電臺 衛教內容全國播放




在當地,最特別的經驗就是上廣播電臺,吐瓦魯當地並沒有自行經營的電視台,只有國家廣播電臺。

因此,果撥電台是主要資訊流通的媒介,各個家庭平常都會打開廣播,通常都是以播歌曲為主,但在特定時間會播新聞或者是宣布重大事情。

醫療團也安排我上電台,選定主題來跟民眾衛教,讓吐國民眾可以認識一些皮膚疾病。


給魚不如教其捕魚




行動醫療團所待的時間是短暫的,不可能長期派駐。

因此,除了看病之外,所以應該要將皮膚科相關知識教給當地的醫師和護士。

當地醫師大多為一般科醫師,幾乎只經過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後就執業,很少有專科醫師的訓練。

所以也要利用時間選定幾個主題跟她們分享,舉例來說,當地有蟹足腫體質的人相當多,一直以來都沒有很好的治療。

其中有一名患者的老婆就是當地的醫師,在治療的過程中,教導其如何做病灶內類固醇注射,如此一來,就算醫療團離開,當地醫師仍然可以替患者做持續性的治療。


醫療義診 獲得的比付出多





行動醫療團只有短短兩週的時間,其實很快就過去了。

雖然兩週來,當地居民都很開心我們能夠協助她們,其實,我一直覺得,獲得的比付出的多。

離開前,跟著我看診的兩名護士還特別去訂製扇子送我,繡上我的名字和吐瓦魯,希望我將來也有機會能再前往。

我想,一定會有機會的~

之後,再跟大家分享,當地的風俗民情,真的很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