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1年1月23日 星期六

這是異位性皮膚炎嗎?相似卻不是的兒童皮膚疾病 part I


異位性皮膚炎是兒童常見的皮膚疾病之一,醫師必須根據病患整體臨床表現和病史做綜合判斷後才能診斷。然而,許多皮膚疾病也好發於兒童時期,甚至這些疾病的臨床表現和異位性皮膚炎相似,使得家長不之所措,甚至這些疾病也可能在異膚孩童中發作,導致醫師在臨床診斷上造成困擾,因此,會用兩篇文章的篇幅整理幾個臨床上常見的皮膚疾病,提供大家在臨床上判別。

1. 脂漏性皮膚炎:


脂漏性皮膚炎也是嬰兒常見的皮膚疾病,主要好發於頭皮、臉部、耳朵、腋下和腹股溝,由於發作的部位和異位性皮膚炎相似,因此常常混淆。

脂漏性皮膚炎不會造成搔抓癢感,而是帶有油膩性皮屑或黃色乳痂,紅疹不像異位性皮膚炎那麼明顯,也不會有因發炎、搔抓、摩擦造成皮膚滲液痂皮。

另外,尿布腹股溝為脂漏性皮膚炎常侵犯的部位,卻不常見於異位性皮膚炎。因此,嬰兒如患有廣泛病灶,不會像異位性皮膚炎寶寶看起來很躁動且不安。











2.乾癬:


成人乾癬


雖然乾癬好發於成人,但也可見於兒童。(延伸閱讀:成人乾癬如何診斷)

乾癬典型病灶為界線鮮明的紅色板塊,通常會帶有白色皮屑,好發於頭皮、耳後、背部、四肢伸側等部位。




兒童乾癬


兒童乾癬則有其特色,如果是在嬰幼兒發作,通常並不是典型板塊狀乾癬,而是膿皰型乾癬較為常見。

膿皰型乾癬其臨床表現不像帶有明顯的白色麟屑,而是大片紅疹上帶有白/黃色膿皰,可以全身紅皮表現,也可能只發作於脖子和四肢屈側,因此也容易和異位性皮膚炎混淆。









嬰幼兒膿皰型乾癬和異位皮膚炎不同之處在於皮疹可見於腹股溝處、病灶邊緣相對明顯、偶爾伴有明顯膿皰和只具輕微癢感。






至於如果是孩童時期,比較常見的乾癬型態則為板塊型乾癬,其臨床表現則和成人差不多。

 

3. 錢幣狀濕疹:


錢幣狀濕疹也會被誤認為異位性皮膚炎,雖然可能和異位性皮膚炎合併發生,但其病程並不相同,通常發作於五歲後,臨床上可見錢幣狀圓形病灶,邊界鮮明,大小不一,常合併有滲液和結痂,但不會有皮膚乾燥的情形,雖然全身皆可能侵犯,但主要好發於四肢,鮮少出現於臉上。







4. 接觸性皮膚炎:


前些日子有家長帶著一歲孩童求診,主訴兩側肩膀有紅疹,反覆發作,外用藥物雖然能改善病灶,但只要一停藥後就會復發,因病程反覆,被告知可能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經仔細檢查全身皮膚,除了肩膀外並無任何病灶,皮膚也無粗糙感。



再進一步觀察發現,原來是衣服於兩側肩膀處有鈕釦,這正是造成疾病的元兇--接觸性皮膚炎。



接觸性皮膚炎是常見的皮膚疾病,也常見於兒童,又可以分為「過敏性」「刺激性」,也就是外來因素造成過敏或刺激而產生的皮膚炎,舉例來說:化妝品過敏和清潔劑刺激皮膚都屬於此類。

兒童皮膚相對成人敏感,若家長使用錯誤的清潔產品,常會引起皮膚紅疹,造成全身接觸性皮膚炎,臨床表現也會和異位性皮膚炎相似,因此,問診時要涵蓋患者日常所使用的物品,才能察覺病因。(延伸閱讀:嬰幼兒清潔用品--你給的不一定是他需要的!)



如果皮疹只出現在特定部位,反覆發作,也要根據皮疹所在位置來推敲可能接觸物質,找出原因避免下一次產生。

下一篇,我們將繼續來看還有哪些兒童皮膚疾病會相似異膚。

延伸閱讀:這是異位性皮膚炎嗎?相似卻不是的兒童皮膚疾病 part 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