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網站頁籤

2021年1月23日 星期六

這是異位性皮膚炎嗎?相似卻不是的兒童皮膚疾病 part II


異位性皮膚炎是兒童常見的皮膚疾病之一,醫師必須根據病患整體臨床表現和病史做綜合判斷後才能診斷。然而,許多皮膚疾病也好發於兒童時期,甚至這些疾病的臨床表現和異位性皮膚炎相似,甚至這些疾病也可能在異膚孩童中發作,上一篇介紹四個相似疾病後,本篇會在接續另外五個可能會混淆的疾病,供大家參考。

5.蕁麻疹


蕁麻疹可見於兒童,由於發作時極癢,也常會被誤認為異位性皮膚炎,甚至也可在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出現,讓家長物以為是異膚惡化。

蕁麻疹俗稱風疹,主要就是因為來無影去無蹤的特性,臨床上可以看到紅腫浮起硬塊,會隨時間改變形狀和位置,紅疹可能一段時間會自己消失,但又會在別處產生,甚至搔抓後又會出現相同紅腫病灶,這樣的特色可和異位性皮膚炎區別。



6.汗疹/熱疹:


汗疹(Miliaria),俗稱痱子,主要是因為汗管開口受到阻塞,汗水淤積所造成的。

新生兒的汗腺開口不成熟,又再加上阿嬤覺得冷,時常穿過多的衣物,或者是因為待在濕熱的環境,就會導致產生。有時寶寶被爸媽被在肩帶上,不一會兒胸前背部也會產生。

汗疹雖然在夏天比較常見,然而冬天也可能產生,主要是因為穿著過多衣服導致。

病灶可以在身體任何部位,但比較常在背部和縐折處等。

汗疹的表現相當多樣性,主要可因汗管受到阻塞的位置而分為四種型態:晶狀汗疹紅色汗疹膿疱型汗疹深層汗疹

當汗疹廣泛分布時,有時會誤以為是異膚,尤其是異膚寶寶發生汗疹時,家長會誤以為是異膚惡化。

然而,汗疹通常只要誘發因素解除後,會在短暫時間內消失,而且通常並不具癢感,可以根據這些特點跟異膚區別。(延伸閱讀:汗疹--有一種疹子叫阿嬤覺得冷!)







7. 魚鱗癬:


魚鱗癬症是一先天性皮膚疾病,臨床上主要可見皮膚遍布皮屑,其中最常見的是尋常性魚鱗癬(Ichthyosis Vulgaris)。

尋常性魚鱗癬,主要為顯性遺傳疾病,但也可能並無家族史,其表現為皮膚乾燥,帶有粗糙的皮屑,通常於出生2-6個月後發病,直到青春期時達到高峰,全身皮膚皆會有症狀,而以小腿皮膚最為顯著,甚至會像馬賽克班紋。








手腳掌也可發現皮膚變粗、皮紋變深,看起來像老了數十歲。



魚鱗癬有時和異位性皮膚炎的乾燥皮膚難以區別,甚至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也可能合併魚鱗癬,但魚鱗癬患者不會有癢感,也比較少發炎性病灶。

乾燥皮膚臨床表現比較像乾枯的湖泊底部,皮膚龜裂開來。



8. Netherton syndrome


Netherton症候群則是相對罕見的體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會影響患者的皮膚、頭髮和免疫系統,主要是位於染色體5q32位置上的SPINK5基因產生突變,而造成皮膚異常。

出生後全身皮膚紅疹帶有皮屑,也具癢感,因此臨床表現和異位性皮膚炎相似。





大約在1~2歲後,會出現環狀或多環形的病斑,稱為旋繞性線狀魚鱗病(ichthyosis linearis circumflexa),此表現具有高度辨識性。




患者毛髮相當脆弱,容易斷裂,可見竹節樣頭髮(bamboo hair)或稱結節性脆髮症(trichorrhexis invaginata),這些特異性表現都能當成診斷之依據。



9. 疥瘡:


兒童可能遭受疥瘡感染,臨床表現也常被誤認為異位性皮膚炎,因為兩種疾病都很癢,患者搔抓厲害。

疥瘡之病灶相當多樣性,身體各處會出現各種皮疹,皺折處(四肢屈側、腋下和腹股溝)則可見結節性病灶。




手腳長會出現水泡和膿皰。




臨床診斷主要是蟲穴道(burrow),蟲穴道為蜿蜒狀稍微突起的紅色線狀丘疹,約0.1~1公分,可見於手腕、指縫/腳縫、腋下、肚擠等處。

皮膚科醫師可以根據蟲穴道、臨床表現和異膚區別。(延伸閱讀:疥瘡 如何自我察覺?如何診斷?)




以上這些疾病可能發生於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曾經有位長期於門診追中的異膚孩童,突然間皮膚出現許多紅疹,夜間也搔癢難耐,仔細檢查後,才發現感染疥瘡,並不是異膚惡化。

因此,臨床上在治療異膚的過程中,有時也要考慮是否有其他疾病之可能性,尤其是對於治療反應不佳的患者,或者是同時合併其他疾病,需要給予不同的治療,才能有效改善皮膚狀況。

筆者藉由整理這些兒童常見皮膚疾病的特色,希望能讓大家對於疾病有基本認識,然而,一旦孩童出現皮膚症狀,還是建議儘早就醫,讓醫師給予正確診斷和治療,才是上策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