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網站頁籤

2017年2月24日 星期五

乾癬治療大不易(Tips in treatment of psoriasis)(2017/08/27修正改為全中文)



乾癬治療選擇很多,然而要如何個別化設計,給予患者最大的治療效果,同時又沒有副作用產生,可以說是一大學問,這次筆者藉由於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所辦乾癬論壇(2017 TDA psoriasis forum)演講機會,整理現有的治療方式,同時如何根據病灶的位置型態和患者的年紀族群來搭配選擇!



 治療選擇:外用藥膏 照光 口服藥物 生物製劑





其實,相信大家對於乾癬治療一定不陌生,主要可以分為外用藥膏,紫外線照光治療,口服藥物和生物製劑四大類。





根據國外研究顯示,乾癬患者大多數都為輕度到中度,有八成患者其病灶的體表面積<10%,而這類患者最主要的治療方是就是外用藥膏。





除此之外,不論病灶的嚴重度,有超過50%患者都只使用外用藥物治療。





台灣的統計結果也指出,大多數患者(>98%)都是以外用類固醇藥膏為主,使用口服藥物只有13.6%。

由此可知,如何教導或給予患者適當的外用藥膏,是治療乾癬患者最重要的課題!


1. 外用藥膏




哪些人適合外用藥膏?

1. PASI<5 or  體表面積(BSA)<5%,輕度患者的主要治療。
2. PASI>10 or 體表面積(BSA)>10%,中重度患者的輔助治療。
3. 單純偏好外用藥物治療者。
ps PASI(Psoriasis area severity index,乾癬面積暨嚴重度指數):總分為72分,超過10分即為中重度乾癬。



臨床上外用藥膏(如上圖)這麼多,到底該怎麼選,怎麼用,怎麼用的有效卻又沒有副作用,這就是皮膚科醫師的專業。




這些外用藥膏,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類固醇藥膏非類固醇藥膏類固醇藥膏仍是治療首選。

對於使用外用藥膏而言,藥物順從度(adherence)是最重要的因素,大多數的患者順從度都不高,常會造成這樣的主因包括:無法忍受藥物無效,選錯劑型等等。

如何增加患者順從性,才能增加效果!


A. 外用藥膏基本原則




如果要增加患者使用藥膏的順從度,給予外用藥膏前,有幾個必須考量的因素:

  1. 病灶位置:不同部位對於藥物的反應性不一樣。
  2. 劑型:要考慮病灶部位選擇適當的劑型。不然你開的藥物,患者都不想擦,也是枉然。
  3. 效果:告知患者藥物效果大約為何,不要有不切實際的想法,例如擦藥就可以讓新病灶不再產生,這是不可能的,先跟患者溝通好再來開藥。
  4. 病灶型態:是皮屑明顯呢?還是癢的症狀明顯呢?底部紅不紅呢?都會影響我們選擇不同種類不同強度的藥物。


身體不同部位對於藥膏的反應性可以分為三個等級。

臉部/腋下/鼠膝部/生殖器:這些部位對於藥物反應性最好,所以如果給予類固醇藥膏,選擇最弱效的即可。

手腳掌/指甲/下肢脛前處:對於藥物反應性很差,類固醇藥膏就要選擇最強的。

頭皮/軀幹/上肢處:對於藥物的反應性則介於其中。

類固醇強弱等級,可參考下面文章:

外用類固醇 如何用 如何選 part I


B. 類固醇藥膏:




類固醇最主要的機轉是抗發炎。如果是底部鮮紅的病灶,效果好,如果底部不紅只是單純皮屑厚的病灶,效果就不理想。因此,皮屑厚的病灶,可以先擦去角質藥膏,例如杏化乳膏或水楊酸藥膏。

通常最大的效果在兩週內就會出現。一天一次和兩次效果差不多,所以洗完澡認真擦一次即可!

不要長期使用強效類固醇藥膏,使用一個月後,必需要觀察病灶反應(因此健保才會規定同一部位不要超過四週)。

懷孕: category C,但孕婦中使用類固醇和先天發育,早產以及胎兒死亡無關。使用中強效類固醇可能會使成長遲緩風險上升(出生體重較輕)。類固醇藥膏(例如:Dermovate)若一天塗抹少於五公克,不影響胎兒,塗抹的位置無差異性。懷孕中沒有一種藥物是絕對安全的,但要找相對安全的。

病灶一開始類固醇藥膏,如果病灶改善緩解後,可以採取週末療法(weekend therapy),也就是平日使用維他命D製劑,六日再塗抹類固醇藥膏,如此可以減少病灶復發,又沒有副作用產生。


C. 外用維他命D製劑:




外用維他命D藥膏的主要機轉是抑制表皮增生,誘導角質正常分化。因此對於皮屑厚的病灶效果比較好。

將近35%患者,塗抹後5-10分鐘會有灼熱,癢感,刺痛,脫皮,乾燥和發紅等現象,但這些症狀會隨使用次數增加後緩解。

因為有刺激性,不適合用在臉部/生殖器/皮膚敏感部位(腋下/腹股溝),可以改用tacrolimus使用。

另一個要注意的是光不穩定性,照光前若塗抹藥膏,藥物會被紫外線瓦解,因此,建議藥膏在照光後使用,或者是在照光前要間隔兩小時以上。

維他命D藥膏比類固醇藥膏效果慢,通常使用2週後才可見脫皮現象改善,4週可見病灶厚度逐漸減少,反應快者6~8週可見顯著效果,有些反應較慢者需16~24週,但有比較長disease-free peroid。

懷孕用藥:Category C,不建議用在懷孕或哺乳上,除非利益大於風險。

外用維他命D藥膏使用後可能會造成色素沈澱,使皮膚變黑,如果合併照光,變黑機率更高。

除了維他命D藥膏單方(得膚寧軟膏 Daivonex)外,現在也有維他命D和類固醇合在一起的複方藥膏(得膚寶 Daivobet 和絲玟歐凝膠 Xamiol ),兩者併用可以增加效果,同時又可以將副作用最小化,有長達52週的研究結果指出,效果很好同時並沒有副作用產生,包括 HPA suppression和皮膚萎縮。

維他命D藥膏主要提供一個更安全的治療方式,而不是其藥效更強有力

臨床經驗上,建議初期可以和類固醇藥膏交互併用,如果病灶痊癒,則在好發部位上,平常用維他命D藥膏,假日才使用類固醇藥膏,如此一來,可以加強療效又兼具長期使用的安全性。


D. 外用維他命A製劑(Tazarotene)




外用維他命A(Tazarotene)的機轉是角質細胞分化正常化,減少表皮細胞過度增生,減少發炎物質表現。因此還是建議用在比較厚皮屑型的病灶,效果會比較好。

最常見的副作用是刺激感,持續5-10分鐘左右,連續使用3-5天後感覺消失。

為了減少刺激感,可以:1. 合併使用保濕乳,2.合併類固醇藥膏使用,不但可以增加效果,也可以減少副作用。

懷孕不建議使用,至於18歲以下孩童無研究資料,但以治療痘痘來看,可以用在大於12歲孩童。

外用維他命A藥膏具有光敏感性(因為會造成表皮變薄),合併照光治療要小心,如果是患者本來就已有接受照光治療,後來才給予藥膏合併治療,則原有的照光劑量要先減少1/3。兩者合併使用不但可以大幅增加照光效果,還可以減少紫外線能量而達到相同效果!

使用方式一天一次,用於晚上即可。

外用維他命A藥膏主要是拿來合併使用,效果比較慢,可當維持期的治療藥膏。


E. 外用非類固醇免疫抑制劑(普特皮/醫立妥)




外用免疫抑制劑(普特皮/醫立妥)也可以拿來治療乾癬,但因為適應症外的使用方式(off label use),患者必須自費購買使用。

主要機轉是抗發炎,去角質效果弱,因為分子量大,不易進入皮膚,對於板塊型病灶皆無效,但如果同時給予包覆治療,才會比較有效,表示其在厚皮病灶穿透力差!

建議第一線用於臉部,縐折處和生殖器等皮膚較薄處,和類固醇藥膏相比並不會造成皮膚變薄。

一天兩次,由於剛擦完會有刺激感和灼熱感,不要洗完澡後馬上使用

懷孕:categoryC,可分泌在乳汁,所以不建議哺乳時使用。

孩童:不可以用於兩歲以下的孩童。


F. 保濕劑(乳液 moisturizer)




在所有外用藥物研究中,發現到對照組(placebo)組別儘管沒有給予外用藥物治療只給乳液,也有15~47%有效果,可見保濕劑(乳液)也有效!

因此,勤擦乳液,也是治療一大重點。


G. 依部位/病灶選擇藥膏




我們知道每一個外用藥的特性後,那該如何搭配使用呢?

頭皮病灶,整個頭皮泛紅,廣泛型病灶,可以給予Clobex shampp洗頭。

如果是局部泛紅病灶,可以先給xamiol,一天使用一次(晚上塗抹),效果不好再改成Dermovate,如果還是無效,才嘗試intralseional steroid,再無效,建議給予口服藥物。

如果是局部厚皮屑病灶,可選擇外用維他命A製劑(Tazarotene),水楊酸藥膏,或者是杏化軟膏去角質。

大原則:頭皮病灶,照光效果不好,以外用藥膏,口服藥和生物製劑為主要治療方式。




如果是臉部,生殖器,股間和皮膚縐折處,建議使用Protopic/Elidel或弱效外用類固醇藥膏。

如果是手腳掌病灶,建議給予強效外用類固醇藥膏。




至於身上其他部位病灶,一開始清除期時可給予中強效類固醇藥膏或xamiol,當病灶清除後,可以平日給予Daivonex ,假日再給予類固醇藥膏或xamiol,此為「週末療法」。可以維持病灶長時間不發作,也可以減少副作用產生。

如果是厚皮屑的病灶,可以給予Daivonex/Tazarotene/urea,甚至操作occlusion therapy。


2. 照光治療




何時該選用照光治療或者是口服藥物呢?雖然傳統上都以BSA 10%為分界,患者病灶>10% BSA才建議給予照光治療或口服藥物,但事實上如果患者覺得擦藥很麻煩,就可以給予!

我們先來看照光治療。照光治療真的是一門大學問,但這也是專屬皮膚科醫師的治療武器,該怎麼照,頻率,起始劑量和增加劑量方式,都會影響效果。




一開始清除期,建議一週照光兩到三次,根據研究顯示,以起始劑量為0.7 MED來看,一週照光兩次比一週三次,需要花1.5倍的時間才能達到清除效果。(參考文獻:Br J Dermatol. 2002 Nov;147(5):973-8. A randomized, observer-blinded trial of twice vs. three times weekly narrowband ultraviolet B phototherapy for chronic plaque psoriasis.

至於一週三次和一週五次並沒有顯著差異。(參考文獻:Br J Dermatol. 1998 May;138(5):833-9. Narrow-band (TL-01) ultraviolet B phototherapy for chronic plaque psoriasis: three times or five times weekly treatment?

因此,對於大多數患者而言,一週三次的治療是最好的療程。

起始劑量該為多少呢?台大皮膚科蔡呈芳醫師之前做過分析,台灣人對於窄波紫外線B光的最低致紅劑量(MED)約為302mJ/cm2。國外建議起始劑量可以從0.5-1MED,平均可從0.7 MED開始給予,但筆者給予患者起始劑量皆為1 MED,也不太有曬傷的情形產生。

如何增加劑量呢?每次可增加10-20%或固定每次50-100mJ/cm2,筆者個人經驗則是每兩次增加50mJ/cm2。

何時可以達到顯著效果?很難去精確算出到底要照光幾次可以達到完全清除(顯著差異),但根據現有資料,平均需要20-30(25)次才可達成此目標,因此如果照了30次並沒有改善,就可以考慮改採其他治療方式。(參考文獻: Am J Clin Dermatol. 2016 Apr;17(2):125-33. Ultraviolet B Phototherapy for Psoriasis: Review of Practical Guidelines.

2011 Arch dermatology有文獻指出,無論是照光起始劑量,或增加劑量的方式,對於患者達到完全清除的機率和需要治療的次數並沒有顯著差異,唯一有差別的是每週兩次需要比每週三次花費較長的時間(1.5倍),同時根據現有資料,平均需要照光25次才可以達到病灶清除,約有70%患者可以達到完全清除。(參考文獻:Arch Dermatol. 2011 Feb;147(2):168-74. A randomized comparison of methods of selecting narrowband UV-B starting dose to treat chronic psoriasis.

照光前給予保濕劑可以增加紫外線穿透性而增加效果。因此,可以在照光前擦一層薄薄的嬰兒油。但要注意的是,如果塗抹防曬品,水楊酸藥膏或者是有顏色的乳液,則會阻礙紫外線穿透,就會使效果減弱。

照光效果,除頭皮之外,其他部位不輸口服藥物和生物製劑,又相當安全,可以說是乾癬患者第一線治療方式。




身體不同部位對於照光效果反應不一,效果依序為:臉>肚子/屁股>上臂/大腿(四肢近端)>前臂/小腿/頭部(四肢遠端),如果是厚皮屑病灶,照光治療也較差。


3. 口服藥物




根據之前北榮團隊作的研究,台灣使用口服藥物的患者只有13.6%,相當少,不過已經是10年前的數據,現在為了申請生物製劑,應該有比較多的患者會接受口服藥物治療,但這樣的數據還是告訴我們一件事,其實有在接受口服藥物的患者並不多。(參考文獻:Acta Derm Venereol. 2009;89(3):262-6. Epidemiological study of psoriasis in the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database in Taiwan.)




三種口服藥物中,環孢黴素使用率不到10%,口服A酸只有40%,有將近一半患者選擇MTX。


A. Methotrexate (黃色藥片 MTX)




MTX主要的治療機轉是抗發炎,因此對於發紅很癢的病灶,效果最佳。

MTX最擔心肝毒性,但實際發生機率不高 ,哪些患者比較要注意可能會有肝毒性的問題呢?主要是B/C肝患者,糖尿病,肥胖和酗酒患者。有10%患者可能會有肝指數上升情形。

MTX肝毒性最主要為累積毒性,因此,如果患者長期服用,需要算累積劑量。

另一個MTX可能需注意的副作用就是骨髓抑制(bone marrow suppuression),可以發生在服用的任一時期,甚至連一開始測試劑量時就產生。哪些人比較有可能會有此副作用?主要為腎功能不佳患者和老年人。

懷孕不能使用,Category X,會造成流產和致畸胎。

對男性而言,MTX對精蟲生成無影響,也沒有增加異常胎兒率,但還是建議停藥後三個月後才懷孕。



MTX已用於治療乾癬超過50年(1958年開始核准用於治療乾癬),但臨床用法並無一致性,主要是因為MTX一開使用於乾癬並無RCT,所以無一致性建議該如何使用!乾癬國際組織(psoriasis international network)在2012年做了一份皮膚科醫師全球性的問卷,從63個國家,找了481位皮膚科醫師,這些醫師都已有診治乾癬患者五年以上的經驗,絕大多數都已經是十年以上有經驗的醫師,詢問各位醫師關於MTX的用法,其中以歐洲醫師最多,佔38%,亞洲醫師最少,只佔11%,台灣也有17名醫師填寫這份問卷。

結果發現,絕大多數醫師使用MTX的劑量都少於現今治療指引。大多數醫師(42%)使用MTX的維持劑量<10mg,尤其是亞洲地區的醫師跟其他醫師相比,平均維持劑量只有9.3mg,少了1/4。因為之前馬來西亞有研究指出,有50%患者服用MTX後有肝指數上升現象,因此亞洲醫師使用上比較小心,而且亞洲人平均BMI最低。(參考文獻: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2015 Feb;29(2):224-31. Current practice of methotrexate use for psoriasis: results of a worldwide survey among dermatologists.

如果希望患者病情可以快速控制,可以在給予測試劑量後,隨即增加到高劑量(每週15-25mg),如此可在3-4週有PASI50改善,7週內有PASI 75改善,臨床上最大效果約在12~20週內可見!

葉酸補充可增加患者對於MTX耐受度,也可以減少腸胃副作用,肝毒性,口腔潰瘍發生率, 但並沒有辦法減少骨髓抑制(bone morrow suppuression)產生。

葉酸給予的時間和劑量並不會影響MTX效果。

2009年JAAD文獻建議每天給1-5mg葉酸,除了服用MTX那天不給予。(參考文獻:J Am Acad Dermatol. 2009 Sep;61(3):451-85. Guidelines of care for the management of psoriasis and psoriatic arthritis: section 4. Guidelines of care for the management and treatment of psoriasis with traditional systemic agents.

當生物製劑效果不佳時,該如何處理?2015年JAMA dermatology就有一篇文章建議該怎麼做?專家建議,生物製劑無效時,優先合併MTX> Acitretin> Phototherapy。(參考文獻:JAMA Dermatol. 2015 Apr;151(4):432-8. Combining biologic therapies with other systemic treatments in psoriasis: evidence-based, best-practice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Medical Board of the National Psoriasis Foundation.

B. 口服A酸(Acitretin)




Acitretin主要效用是脫屑(角質層),可以減少表皮細胞增生速度,促進角質細胞正常分化,調節角質細胞脫屑,減少角質層厚度和發炎。

因此,Acitretin適合用在覆有厚皮屑的病灶,但如果底部很紅卻無皮屑的病灶則效果差。

Acitretin為第一線用來治療膿疱型乾癬,尤其是掌蹠膿疱型乾癬,劑量為0.5-1.0mg/kg/day,效果快,7-10天就有效。

Acitretin並沒有細胞毒性和免疫抑制效果,因此可用於人類免疫不全症候群患者(HIV)。Acitretin算是可以長期使用又安全的藥物。

Acitretin效果慢,要4-8週才可見,最大效果需3-6個月。因此通常不會被當成第一線治療,主要是用在長期控制維持效果而不復發,而且不會隨時間產生效果下降的現象。

如果單獨使用,不到50%患者病灶可以完全清除。Acitretin合併照光,是最常用而且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法。

Acitretin可採用Sequential strategy,也就是先給予cyclosporin(清除期),再慢慢加入Acitretin同時cyclosporin減量,最後再拿掉cyclosporin,只單用Acitretin。




Acitretin為年紀大或腎功能不佳者的最佳選擇。

可先從低劑量開始(10~25mg/day),直到副作用可以忍受才慢慢增加,當有唇炎產生時,就代表acitretin有correct bioavailability。
個體差異大,有些人低劑量就有效。

正常單獨使用的理想劑量為25-50mg/day,效果出現後,可以慢慢減低劑量到10-25md/day。

如果患者病灶進步不佳,同時也沒有口乾產生,表示Acitretin劑量不足。

唇炎為最常見的副作用,和劑量相關,因Acitretin會造成皮脂分泌分泌,角質層變薄所致。四分之三患者會有嘴唇變薄和唇炎出現。

肝毒性都發生在長期使用的患者上,三分之一患者會有AST/ALT/LDH上生現象。

有66%患者可能三酸甘油脂(TG)上升,所以要小心pancreatitis,也有33%會有膽固醇(cholesterol)上升。

任何劑量皆可能導致流產和發育畸形。最大的風險是在懷孕第3-8週。對男性而言,Acitretin無關精子生成和精子活動力。女性使用患者,停藥後,美國建議避孕3年,歐盟則建議2年。


C. 環孢黴素(Cyclosporine)




環孢黴素的作用機轉為抑制發炎細胞激素和抑制T細胞活化,因此對於癢的症狀也很有效。

環孢黴素為紅皮症乾癬治療首選,也為對於其他系統係藥物無效治療後的首選,用於乾癬中對於藥物最無效的族群中。(所有的型態都有效)

建議短期使用(3-6個月),比較少長期1-2年使用。美國不建議使用超過1年,歐洲不建議超過2年

哪些人絕對不可以服用環孢黴素?無法控制的高血壓,腎功能不佳者,嚴重感染和剛接種減毒性疫苗者

環孢黴素的腎毒性可以分為兩種:

1.使用2-3週內,為dose-dependent,高劑量,會造成血清肌酸酐(Cr)上升,伴隨高血壓,減量後會回復。
2. 累積劑量毒性:用血清肌酸酐和血壓無法測出,臨床無法得知,一旦腎功能受損後無法回復。副作用產生的速度是dose-dependent。

最嚴重的副作用:腎毒性,高血壓。




15%患者會有三酸甘油脂(TG)上升,3%患者有膽固醇(CHO)上升現象(對TG影響大於CHO),這些是可逆的,一旦停藥就會回復。服用前必須檢查血脂,之後每六個月檢查一次。

如果患者有之前有癲癇病史,一定要非常注意,環孢黴素會降低癲癇閥值,癲癇最常發生於低血鎂,所以血中鎂含量一定要長期追蹤。

因為環孢黴素經由cytochrome P450代謝,所以可能會和其他藥物交互作用,包括CCB,antifungals(azole),griseofulvin,rifampin,葡萄柚,diuretics(thiazide, furosemide)。

建議劑量為2.5~3mg/kd/day,起始劑量先給四週。通常四週後就有顯著效果,文獻指出八週後有50%PASI75改善,最大效果約8-16週。每1~2週增加0.5-1 mg/kg/day。,如果沒有效,可以增加到5mg/kg。如果患者喜愛效果比較快,可以起始劑量就給5mg/kg/day。

最大劑量:5 mg/kg/day (歐洲),6 mg/kg/day(美國)。

定義無效:給予5mg/kg/day 六週後無改善稱之。

孕婦:category C。口服藥中,只有環孢黴素才可用於孕婦,不具有致畸胎的效果,但可能會導致早產和出生體重較低。


D.口服藥物如何選?




MTX:板塊型乾癬治療首選,也用於合併有乾癬性關節炎的患者。

Acitretin:膿疱型乾癬治療首選,可用於長期控制維持。

Cyclosporin:紅皮症乾癬治療首選,也可用於其他型態,藥物無效時使用。




除了Acitretin效果比較弱之外,不論是MTX,環孢黴素和窄波紫外線照光,於治療12-16週時,約有60-70%可達PASI75改善。


4.生物製劑




如果患者接受口服藥物和照光治療接反應不佳,按照健保規範,可以申請生物製劑治療。生物製劑有哪些呢?現在可以說是生物製劑的戰國年代,不斷推陳出新,但在講這些生物製劑之前,當然要知道一下這些藥物的治療機轉,而治療機轉建立在乾癬致病機轉上。

患者常問:為什麼我會得到乾癬?通常我都會回答:這是體質問題。可是到底什麼是體質?

其實,體質就是基因,乾癬患者帶有乾癬基因,但有這樣的基因不一定會發病,這只是一個開關,等到有一天,在對的時間遇到對的人(對的刺激),就會啟動開關,於是乾癬就產生了。

簡單來說,乾癬是體質因素(基因)+後天刺激(環境誘發:壓力,細菌/病毒,藥物,外傷,抽煙等等)→ 特定免疫力不正常活化,造成表皮增生,皮膚血管擴張和大量皮屑產生。

所以,乾癬患者並沒有明顯的免疫力障礙(低下),反而對於一些感染的抵抗力超過一般人,例如:痲瘋病,體癬,帶狀泡疹,膿痂疹,菜花,青春痘(參考文獻:J Am Acad Dermatol. 1995 Jun;32(6):982-6. Disease concomitance in psoriasis.

乾癬患者經外在環境刺激後,就會誘發表皮的角質細胞分泌TNF-α,IL-1β和IL-6去活化樹突細胞(dendritic cell)分泌IL-23,IL-23又進一步刺激naive T細胞轉變成Th17細胞,Th17細胞就會分泌IL-17A,IL-17F和TNF-α作用在角質細胞上,使其過度增生和不正常角化,於是臨床乾癬病灶產生。

這些生物製劑就是作用在特定的細胞激素上,包括TNF-α,IL-23和IL-17A,結抗之,造成發炎反應受阻,病灶因而消失。




目前台灣核准治療乾癬的生物製劑共有四種,恩博(Enbrel),復邁(Humira),喜達諾(Stelara)和可善挺(Cosentyx),每種藥物施打的頻率不同,治療的效果也有差異,至於何種患者適合何種生物製劑,患者可以和醫師討論,根據自己的病情,包括有無合併乾癬性關節炎,心血管疾病等等,選取合適的藥物。




雖然這些生物製劑都沒有head to head的比較(近年來有一些文獻有),但大致的效果如上圖,基本上復邁,喜達諾和可善挺對於乾癬皮膚病灶的改善療效佳,接受治療12~16週後,都有將近七成以上患者有PASI75的改善率。




如果我們拉高標準到PASI90(也就是幾乎完全清除病灶),復邁和喜達諾有四成患者可達到此目標,可善挺則有將近六成患者可達成。




上圖為目前生物製劑的總整理,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病情,跟醫師討論選擇何種藥物,來達到滿意的治療。


總結


現在乾癬的治療推陳出新,回想十年前,如果患者問:我的乾癬能完全治好嗎?其實回答大都是否定的,但現在總算可以跟患者說,可以期待完全好,但皮膚保養還是要做,不能期待不復發。

有了生物製劑後,就不需要外用藥膏,照光治療和口服藥物了嗎?當然不是,這些治療的工具端看醫師如何使用,同時和患者密切溝通,每個人量身打造,就可以癬中求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