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6年11月11日 星期五

2016 台灣皮膚科年會 濕膚療法演講 part I


今年很榮幸受邀到皮膚科年會演講,主題為濕敷療法的應用和臨床實例分享,鑑於有些醫師可能沒辦法到現場聆聽,同時,上週參加皮膚科醫師和小兒科醫師共同舉辦的1+1「異」起抗敏學術研討會,許多小兒科醫師也問到濕敷療法的相關操作方式於是決定將演講內容分享給大家!



臨床案例分享


在進入今天的演講之前,我們先來看濕敷療法對於異位性皮膚炎的效果,兩年前,門診來了一位神情焦急的媽媽,帶著八個月大的男嬰,剛坐定,就慌張著地問:「醫師,我的小孩該怎麼辦?」,我隨即要媽媽別緊張,請她將小孩安置在診療床上,讓我能好好看看男嬰的皮膚,媽媽將其衣服撥開後,隨即看見紅疹幾乎遍布男嬰整個身體,無一處皮膚完好。




媽媽說:「從出生後大概兩個月起,皮膚就開始有紅疹,期間看過幾次醫師,可是病狀一直很不穩定,最近這兩三個月更是大爆發,小孩也一直不停地搔抓,已經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看男嬰之前在本院的病史,為異位性皮膚炎,男嬰曾使用過類固醇藥膏治療和口服抗過敏藥物止癢,也使用非類固醇的抗發炎藥膏,但病況未見改善。

於是,我跟媽媽解釋小朋友的病程以及未來的治療方向--「濕敷療法」



二天後,紅疹幾乎都消失,皮膚也變的非常光滑,如正常的小孩一般。


三個月後,皮膚狀況也維持不錯!



濕則乾之,乾則濕之


皮膚傷照護的原則:濕則乾之,乾則濕之」。




這樣的照護原則,其實四千年前就已經為人知曉,在古埃及時期,就已經使用蜂蜜和油混合敷在皮膚傷口上,創造濕潤的環境,加速皮膚傷口癒合。漸漸的,在1900年代,也有醫師提出,當水泡沒破時,癒合速度比較快,之後就有很多研究指出,當傷口在濕潤環境下,有較多好處。

濕敷療法的研究先驅- Dr. goodyear




雖然,在1970年代,就有很多醫師會使用濕敷療法去治療異位性皮膚炎,但第一次有比較有完整的研究,是在1991年,Dr. goodyear於BJD所刊登的文獻('Wet-wrap' dressings for the treatment of atopic eczema in children.),他清楚的描述將濕敷療法應用在30個小兒異位性患者,而且獲得非常好的效果,也創立了「Wet wrap therapy(濕敷療法)」名詞!

從此之後,濕敷療法就開始在歐美廣為人知,很多醫院開始將濕敷療法應用於異位性皮膚炎患者。

Mayo clinic(梅約診所,2016~2017年美國醫院排名第一名)約從1930年代,就開使用wet dressing來治療一些pruritic dermatoses。2009年,他們在JAAD發表文獻(Wet dressings used with topical corticosteroids for pruritic dermatoses: A retrospective study.),2004/01/01~2007/08/31這段期間,總共有331名住院患者接受wet dressing,其中最常見的診斷為Dermatitis, atopic dermatitis, erythroderma, psoriasis, CTCL…總共54種疾病。同時,有高達94%患者在治療一天後,就有改善。




2012年,他們於JAAD發表文獻(Wet dressing therapy in conjunction with topical corticosteroids is effective for rapid control of severe pediatric atopic dermatitis: experience with 218 patients over 30 years at Mayo Clinic.),回顧30年來,異位性皮膚炎小兒患者使用wet dressing的結果,總共有218位患者住院接受治療,平均治療3.61天,高達90%患者治療後有顯著改善。

因此,他們做成結論:濕敷療法對於嚴重反覆性的異位性皮膚炎,是非常有效的治療方式!

可見,濕敷療法不是只對於異位性皮膚炎,對於許多發炎搔癢性皮膚疾病,也都有幫助!




濕敷療法操作方式


雖然許多醫師開始使用濕敷療法,但問題來了,大家使用的方式都不太一樣。這20年來,總共約有50篇關於濕敷療法的研究文獻發表,每個文獻中,各個醫師所採取的方式有明顯差異,總共可以分為六大點:


第一,使用的配方:有些人單純使用保濕劑,有些人單純使用類固醇,類固醇也有不同的選取,同時,也有人將兩者混合,比較常見則是將類固醇和乳液依不同比例稀釋。

第二,使用的繃帶產品:濕敷包覆用的繃帶也不一樣,有人使用單純的紗布,層層包疊,但也有使用彈性管狀的繃帶,比較容易操作,包覆力也比較強。另外,有的人只使用一層繃帶,有的使用兩層繃帶,內層繃帶沾濕的方式也不一樣,有的直接用自來水浸濕,有的卻是將配方將熱,繃帶浸入藥膏後包覆!

第三,操作的頻率:一天1次~2次,有些甚至每隔幾小時要將內層繃帶再次沾濕!

 

第四,身體哪些部位要操作:有些是全身不論是否為正常皮膚,都塗抹同樣的配方,有些則是濕疹處給予含有類固醇的配方,正常皮膚處則是純用乳液! 

第五,操作時間:有些一天1次,但24小時幾乎都要包覆,有些則一次12小時或3~4小時不等!

第六,操作的地點:比較常為住院治療,少數則認為也可以在家自行操作!

因為各家方式都不一樣,加上真的操作下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導致比較少醫師會以此方式治療患者!

Erasmus MC-Sophia Children hospital in Rotterdam, Netherlands


目前,全世界最專精於濕敷療法的醫院,應該就是荷蘭Erasmus MC-Sophia Children hospital。




在這10~20年內,已經在國際期刊上發表許多濕敷療法的相關文獻,同時,在2012年於Pediatric Dermatology發表濕敷療法的治療指引(Wet-wrap treatment in children with atopic dermatitis: a practical guideline.),提供大家參考。


他們主要是將患者收住院治療,使用的配方為稀釋過後的類固醇,使用cutivate cream,身體稀釋10倍,臉上則是稀釋20倍或者是使用更弱效的類固醇或protopic, elidel,繃帶則是用tubifast兩層包覆,內濕外乾,每天24小時操作,同時每2~3小時會再將內層弄濕,避免乾調,每次操作7天為主,如果是嚴重的患者,才給予14天治療!

這樣的治療方式,效果很好,可是真的需要一整個醫療團隊幫忙,才有辦法達成,也要有衛教護理師跟爸媽討論溝通後,才行操作。

因為操作步驟相當麻煩,不論國內外皮膚科醫師比較少會選擇此種方式治療異位性皮膚炎患者。

未完待續...請看下篇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