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網站頁籤

2022年5月21日 星期六

異膚夏日篇 運動流汗行不行?


「我能運動嗎?運動完流汗很多,就會覺得很癢,一直想抓。」
「醫師,我覺得我小孩好像不太會流汗耶,為什麼會這樣?」
「夏天流汗都一直抓脖子和上背部,該怎麼辦?」

在臺灣,流汗一直是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最大的難題,夏天時,常常在門診中看到許多患者皮膚狀況惡化,許多家長也會請教關於運動流汗的問題,甚至會覺得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是不是無法從事運動,一輩子只能待在冷氣房裡?其實,皮膚若要保有生理功能,汗水有其必要性,如果皮膚沒有汗水分泌,皮膚屏障則無法維持,只是流汗太多時該怎麼處理呢?

汗水──維持皮膚屏障的重要角色


全身幾乎每一處皮膚皆有汗腺,汗水由汗腺分泌,經由汗管分泌到皮膚表面,其酸鹼值(PH 值)約為4.0 ∼ 6.8,呈現弱酸性,汗水中主要有電解質,包括碳酸氫根離子、鉀離子和氯化鈉。

除此之外,汗水具有尿素和乳酸,為天然保濕因子,可以維持皮膚表面的保濕度,汗水中還有一些抗菌胜肽,包括:Cathelicidin、β-defensin 和Dermcidin,與皮膚先天性免疫有關,防止外在的細菌入侵。

最後,汗水含有蛋白酶抑制劑,可對抗過敏原,例如塵蟎,減少皮膚屏障受損和發炎。

汗水除了維持皮膚屏障外,在體溫調節上也扮演重要角色,運動使得體溫升高時,汗腺分泌汗水,汗水蒸發時,可以將熱汽化帶走,調控體溫。

人體會根據不同狀況分泌適當的汗水量,皮膚上必須要有足夠的汗水量才能維持皮膚屏障,而過多的汗水則會在蒸發時因為帶走熱而調控皮膚溫度。

因此,理想狀況下,流汗後,不會有過多的汗水在皮膚表面。


異位性皮膚炎 流汗大不同


雖然汗水一直被認為是異位性皮膚炎的惡化因子,2002 年英國皮膚科雜誌一篇研究結果顯示( Br J Dermatol. 2002 Oct;147(4):683-8. ) :

成人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和正常人相比,其汗水量明顯減少,而且排汗時間會延遲,主要是因為神經傳遞異常所致,而且,病灶處相較於非病灶處更加嚴重,然而,經過外用藥物治療後,汗水分泌量和排汗時間皆會回復正常。



為什麼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汗水量會減少,目前的研究分析有幾個機轉導致:

  1. 栓塞堵住開口:患者病灶皮膚經由切片組織學發現:汗腺開口有角質栓塞(horny plug)堵住,導致汗水無法排出,但產生栓塞的原因還不清楚。
  2. 發炎因子抑制:許多過敏發炎因子會抑制汗水分泌,2014 年有一篇研究發現:組織胺(Histamine)具有抑制汗水分泌的能力,可以抑制神經調控汗水分泌。因此,抗組織胺藥物或許可以回復此現象,但還需要更大規模臨床試驗證實。
  3. 汗水滲漏:汗腺和汗管具有屏障,可以使汗水在排出的過程中不會滲漏到周圍組織,而順利排出到皮膚表面,研究發現,這個屏障是由內皮細胞緊密連接組成蛋白( claudin-3 )負責,異位性皮膚炎病灶中的此蛋白表現會大幅減少,使得汗水滲漏到汗腺外的組織,導致刺痛搔癢。組織胺也會導致Claudin-3 表現下降。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汗水製造能力下降,分泌量減少,會導致皮膚乾燥,造成皮膚屏障異常,皮膚對抗外在細菌的能力變差,使皮膚容易感染,同時也會導致熱無法因汗水汽化排除。

當患者皮膚症狀改善後,可以發現汗水減少的情況會改善,因此,排汗回復可以當成治療癒後的重要指標


流汗會惡化病灶?




汗水一直被認為是「癢抓癢」的惡化因子,各國針對患者的問卷也顯示:大多數患者認為汗水會誘發搔癢和加劇癢感,因此,許多患者不敢從事運動和戶外工作。

然而前文提及,患者本身排汗能力下降是造成皮膚屏障破壞的原因之一,患者經治療改善後,排汗能力也會回復,也有研究發現,患者參與一些會引起流汗的活動或運動,也可改善皮膚症狀。

為什麼會有這樣不同的觀念?

其實,皮膚表面遺留過多汗水,才是造成患者惡化的主因。當人體過多的汗水時,汗水的酸鹼值會增加,排出到皮膚表面時,造成皮膚表面的酸鹼值上升。過多且相對較為弱鹼性的汗水會使角質層剝落,皮膚更加發炎。

另外,皮膚表面呈現弱鹼性時,會活化角質細胞和皮膚神經上的蛋白酶活化受體(PAR-2 receptor ),引起搔癢,加重癢抓癢的惡性循環。

因此,適當的移除汗水,才是避免流汗造成皮膚惡化的最佳方式


適時汗水處理,該怎麼做?



2009 年日本針對國小階段異膚孩童發表一個研究結果( Pediatr Dermatol. 2009 Mar-Apr;26(2):223-5 ),結果顯示:

在六、七月的夏季指導孩童每天利用午休階段淋浴身體,持續六週後,發現90%孩童不論在皮膚病灶或者是搔癢程度都有改善。

2017 年日本另一個研究( BioMed Res.Int. 2017 ( 2017 ) 8746745. ) 探討汗水是不是惡化因子,同時也想評估教導患者適時汗水處理(Sweat education)對於疾病是否有幫助,結果顯示:

汗水並不會惡化病情,而且教導患者如何適時移除過多汗水對於緩解症狀有幫助

由以上兩個研究可知,適時移除汗水可以改善患者病情,那要如何施行呢?

  1. 洗手時順便沖洗手腕和肘窩
  2. 毛巾沾濕後,以按壓方式清除皮膚過多的汗水,再用乾毛巾按壓過,尤其脖子、上下背部和膝後處等重點部位。
  3. 如果可行,淋浴也是不錯的方式,但必須考量現實情況能否配合。
  4. 運動後必須更換衣服,移除濕透的衣物。

噴霧除汗 也是不錯的方法




除了上述的四個方式外,筆者在門診也會建議家長和患者可以購買一些純水或礦泉噴霧,許多品牌都有出這樣的保養品,甚至可以簡單自製噴霧:五金行買個噴霧罐加水即可。

可以將上述的噴霧冰在冰箱中,如果出門時,可以放在保冰袋中,使其維持冰涼狀態。

每2-3小時,噴在脖子、背部、四肢彎曲處,再用毛巾按壓乾,就能輕鬆除掉汗漬,同時冰涼感可讓皮膚更為鎮定,就能有效減少癢感。

筆者自己帶小孩出門玩耍時,就會隨身攜帶,小孩非常喜愛這樣的冰涼感。


結語


門診中,筆者通常會建議家長或患者針對其上下背部、脖子和四肢皺摺處,每2 ∼ 3小時用以上的方式移除汗水,尤其是夏天。

許多孩童開學後因不知道如何處理汗水,導致病情惡化,教導如何因應就能維持皮膚狀態,減少搔癢,只要能適時移除汗水,運動流汗並不需要避免,也才能維持孩童身心健康。